谈“学院派”培养设计师的不足
©YuriAr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
做设计这些年,回过头来审视学院派所传授的造型基础、色彩基础、平构、色构、立构与创意手法以及打开创意思维相关的这些知识。在视觉表现力上确实是非常受用的,但很多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还是做不出好的作品。
主要问题
需求方面:在校的学生往往很难接触实际的商业需求,有一些好奇心强或者刻苦的学生会主动去网上搜索需求,但是因为自身能力的局限性,见到正经的、高价值的设计需求的几率也是很低的。
软件方面:其实现在大学课程里软件知识并不落后,但练习方面还是以基础性的手绘为主,这很好,可是软件作为一种实现工具也是需要非常非常大量的练习才能够掌握的。非常尴尬的一点是,这也是实际的商业需求所触发才能够实战训练的。
现在是2019年9月25日,我看到设计师还有很艰难的路要走,什么时候是尽头,我却不清楚。
社会认知方面:我看到的社会对设计行业依然存在极强的偏见。时常还能够听到“设计还收费”这种对价值的否定,即便是承认存在价值,也能听到“不就是会软件么?牛气什么?”这种看不到设计价值本质的言论,再有就是无理的需求横飞,比如明明只是接到一个海报的需求,对方却要求赠送一枚标志设计,以及反复的无止境的否定。
行业本身方面:整个社会都洋溢着急功近利的气氛,商业方面涌现了很多低等级的短、平、快的平面设计需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短期培训机构应运而生,招揽大量不具备专业基础能力的社会人士,帮助他们步入设计行业,其训练也必然是急功近利的,完全没有美术及设计基础的人在我看来也不过是软件操作工人,靠着浅显天生的审美能力硬撑,但不得不说对于学院派的学生而言,在他们步入职场的时候面对这样的对手优势微乎其微。
由于对专业的蔑视以及行业中的鱼龙混杂,我很担心这些向往设计的学弟学妹们的未来,希望你们能够坚持,坚持到你的专业底子能够发光,坚持到你会运用自己的理念。
最近同大学时期的老师聊过新教材的相关想法,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1.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知识点衔接要强化
2.训练方式中要加入实战模拟环节
3.教给学生们如何充分发挥学院派独有的价值
4.保持审美正确的同时,正视现实商业需求与大师作品之间的落差问题
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知识点衔接要强化
比如很多学生非常迷惑造型基础和色彩基础是如何应用在设计之中的,三大构成的形式主义与造型基础的唯物主义又是什么关系?
以招贴为例,造型基础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实质性的影响着海报的细节与整体的关系。如果把握不好设计中就会出现画面薄气,喧宾夺主。
而设计中塑造一个具象色彩空间的时候,色彩基础也是至关重要的,毕竟你的色彩除了天马行空绚丽无比,很多时候还是需要遵循色彩规律的,尤其是注重自然感、真实感的海报画面中。
训练方式中要加入实战模拟环节
三大构成实际上是对视觉的深入研究,教给我们我们如何在超越现实的基础上如何进行字符的排布以及版面的切割,但业界的实际情况是,写文字的是有专职文案的,往往商业案例中的文字是开始就决定好的,甚至图形风格都一并确认过的,这种情况下自由度大幅降低,需要学生们自己去根据已有信息,挑选出最合适的构成形式。
教给学生们如何充分发挥学院派独有的价值
学院派的最大价值始终是美术基础,这个基础决定设计高度,比起无意义的让学生去在白纸上打格子练习构成还不如让他们多画,商插这种东西是培训班出来那些人根本无法应对的,也是学院派的利器。
保持审美正确的同时,正视现实商业需求与大师作品之间的落差问题
大师之所以是大师,除了他自身审美和设计理念的卓著之外,大师的作品也总是时代所造就的,首先学生们不可能接到时代给予大师的那种需求,理念再深邃,手法再高超,在根本碰不到需求的情况下,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这也是很多非常非常著名的招贴都有一个非常独特的时代背景的原因。希望同学们不要因为看多了非常优秀的大师案例就想着把一般的商业需求处理成那个样子。
主要问题
需求方面:在校的学生往往很难接触实际的商业需求,有一些好奇心强或者刻苦的学生会主动去网上搜索需求,但是因为自身能力的局限性,见到正经的、高价值的设计需求的几率也是很低的。
软件方面:其实现在大学课程里软件知识并不落后,但练习方面还是以基础性的手绘为主,这很好,可是软件作为一种实现工具也是需要非常非常大量的练习才能够掌握的。非常尴尬的一点是,这也是实际的商业需求所触发才能够实战训练的。
现在是2019年9月25日,我看到设计师还有很艰难的路要走,什么时候是尽头,我却不清楚。
社会认知方面:我看到的社会对设计行业依然存在极强的偏见。时常还能够听到“设计还收费”这种对价值的否定,即便是承认存在价值,也能听到“不就是会软件么?牛气什么?”这种看不到设计价值本质的言论,再有就是无理的需求横飞,比如明明只是接到一个海报的需求,对方却要求赠送一枚标志设计,以及反复的无止境的否定。
行业本身方面:整个社会都洋溢着急功近利的气氛,商业方面涌现了很多低等级的短、平、快的平面设计需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短期培训机构应运而生,招揽大量不具备专业基础能力的社会人士,帮助他们步入设计行业,其训练也必然是急功近利的,完全没有美术及设计基础的人在我看来也不过是软件操作工人,靠着浅显天生的审美能力硬撑,但不得不说对于学院派的学生而言,在他们步入职场的时候面对这样的对手优势微乎其微。
由于对专业的蔑视以及行业中的鱼龙混杂,我很担心这些向往设计的学弟学妹们的未来,希望你们能够坚持,坚持到你的专业底子能够发光,坚持到你会运用自己的理念。
最近同大学时期的老师聊过新教材的相关想法,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1.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知识点衔接要强化
2.训练方式中要加入实战模拟环节
3.教给学生们如何充分发挥学院派独有的价值
4.保持审美正确的同时,正视现实商业需求与大师作品之间的落差问题
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知识点衔接要强化
比如很多学生非常迷惑造型基础和色彩基础是如何应用在设计之中的,三大构成的形式主义与造型基础的唯物主义又是什么关系?
以招贴为例,造型基础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实质性的影响着海报的细节与整体的关系。如果把握不好设计中就会出现画面薄气,喧宾夺主。
而设计中塑造一个具象色彩空间的时候,色彩基础也是至关重要的,毕竟你的色彩除了天马行空绚丽无比,很多时候还是需要遵循色彩规律的,尤其是注重自然感、真实感的海报画面中。
训练方式中要加入实战模拟环节
三大构成实际上是对视觉的深入研究,教给我们我们如何在超越现实的基础上如何进行字符的排布以及版面的切割,但业界的实际情况是,写文字的是有专职文案的,往往商业案例中的文字是开始就决定好的,甚至图形风格都一并确认过的,这种情况下自由度大幅降低,需要学生们自己去根据已有信息,挑选出最合适的构成形式。
教给学生们如何充分发挥学院派独有的价值
学院派的最大价值始终是美术基础,这个基础决定设计高度,比起无意义的让学生去在白纸上打格子练习构成还不如让他们多画,商插这种东西是培训班出来那些人根本无法应对的,也是学院派的利器。
保持审美正确的同时,正视现实商业需求与大师作品之间的落差问题
大师之所以是大师,除了他自身审美和设计理念的卓著之外,大师的作品也总是时代所造就的,首先学生们不可能接到时代给予大师的那种需求,理念再深邃,手法再高超,在根本碰不到需求的情况下,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这也是很多非常非常著名的招贴都有一个非常独特的时代背景的原因。希望同学们不要因为看多了非常优秀的大师案例就想着把一般的商业需求处理成那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