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形式思考·三大构成为何能缔造视觉美感?
三大构成是塑造形式主义美感的核心方法论,教会我们如何应用、点、线、面、色彩、空间结构的交错来切割画面,这是一种纯粹形式主义的研究方式。很多优秀的设计、艺术作品都在应用构成的形式塑造美感,那么这个美感从何而来呢?图形熵分析理念可以给出合理的解释吗?——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从一张海报开始——观察如何用“构成”塑造画面。


 
 
这是一张漂亮的海报,可说是应用构成形式塑造美感的优秀范例,底部的泳圈秩序的排列着延伸至画面的接近顶部,左上角的泳圈边缘荡起均匀的涟漪,涟漪与涟漪形成的波状相互交错,统一的光线下折射至泳池底部产生均匀的光斑。这里没有一条实质性的线条,但在这个被各种图形分割的画面中我们却感受到了极强的韵律——这是一种潜在关联性。
 

紧接着我们需要回顾学习过程中做过的一些类似的构成训练。

 
平面构成示意

 
色彩构成示意

 
立体构成示意

 
这有点像是数学中的代数,我们把画面中的相同元素视作一个符号,然后研究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联性,同时又可以把任意图形符号代入构成公式运作起来,这就是三大构成的应用方法。对于这一幅海报来说,符号就是泳圈而公式就是阵列构成。

“构成”是纯粹形式的就像是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一样,本身可以不具备任何传达含义,单纯作为一种秩序性的装饰美感被社会所广泛接受。
 

海报是一种典型的视觉传达,“视觉”侧重的是图形美感,“传达”侧重的是图形含义,“含义”并不是“美”不能混淆。


在营造大规模的秩序性的同时,添加一点点混乱进去,往往能够更快的调动观察者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思考,此时根据选择破坏秩序的图形本身的符号含义,就可以传达更加清晰的信息。

这里不再展开阅图理解,只强调观察这幅海报的视觉共性——你我一定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了那个不守规矩的红色的泳圈,这一点点变化使得毫无意义的画面突然间变得生动起来,让我们浮想联翩,由此审美思考便开始了。






 

思考一个问题:稀缺性是美感的成因,那秩序性是否普遍稀缺?


我们不妨对比一下游泳圈能够出现场景,与视觉记忆中我们所熟知的画面的差异是什么。


 
原生自然的巨浪滔天,狂野的撕裂了画面

 
 
开发过的海岸,各色游客人满为患乱做一团

 
 
业余拍摄角度下,枯燥的训练用游泳池


 
反观那张海报,正俯视的视角是的罕见,且从来没有人会把那么多泳圈扔进水中,摆的如此整齐却偏偏还要放那么一个红的,浅浅的水中光影规律性的交错在一起,这场景显得不可思议又无法否定其合理性。
具体说来:

与图一比较:这种构成秩序是相对于不规则的波涛和不规则的岩石的混乱。

与图二比较,构成的秩序是相对于花花绿绿四散游玩的人群的混乱。

与图三比较,这种秩序是相对于杂乱的观看人群以及杂乱的水波混乱。

此刻我们应当清晰地意识到——构成是刻意的,一种显著差异于自然的秩序性。如此规律的排布如此简洁的色彩,都是显著区别于现实混乱的,近乎不可能在真实的自然状态下能够观测到这样的场景,如果说存在那也注定是非常罕见的。


图形熵分析理念认为:在熵增定律的影响下,混乱性是普遍的,秩序性往往是罕见的,这是构成形式能够产生美感的成因。






 

这种秩序像是什么,还有什么东西具备?从何汲取构成灵感?

 
那些泳圈的排列秩序像不像是葡萄

 
 
又或是均匀的鱼子

 
 
路边的野花也在维持着与非生命形态相对的秩序

 
喜欢吃水产品吗?秩序性也广泛存在在鱼类身上。

 
近乎所有的生命形态都表现出与非生命形态相对的秩序性。

除此之外再举几个例子:螃蟹及虾类尾部的构造、蚌壳上的凹凸纹路,松鼠身上的条纹,乌龟甲壳上的线条,乃至猎豹身上的斑点和老虎身上的斑纹。

这些生物无论是作为我们的潜在食物,还是作为我们需要躲避的敌人而言,都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我认为这种构成是在本能层面激发着我们的好奇心,而我们在创造构成的时候可能是借鉴并模拟一种理想的生命形态特征,这种猜想的也适用于解释为何我们对宝石晶体如此的痴狂。


 
比如水晶的晶簇构成美感

 
甚至打磨成更加均匀秩序的串珠作为装饰

 
关于汲取灵感的方式,简单来说,我们要向生命体学习秩序,且关注非生命的秩序,用构成思维拆解图形,用创意思维重建图形,便是我所推崇的方法论。

绘画强调的是观察,我们要反复观察各种各样的事物,汲取有效的信息,让观察与思考永不停止,用古人的话说是“格物致知”希望与阅读本文章的读者朋友们共勉。
 

引申逆向思考:差异性中稀缺一方是审美价值产生的核心,那么混沌也可以产生美感吗?


答案是肯定的,根据稀缺性结论判断,如果长期处于秩序性环境,混乱性的美感势必会突出出来,这等价于哲学观点中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下的相互转换原理。最直接的例子就是现代艺术馆,基本上都会采用高度国际主义的秩序化与构成感的设计。以放空来差异繁杂,以极空来差异极简。


美术馆普遍采用白墙与国际主义线条的立体构成

 
对于大多数艺术家而言置身于这种高度秩序的环境中,展示他们的艺术作品变得近乎无牵无挂,看看下图,别说中间摆的是金属质感的岩石雕塑,就是摆上一坨粪便都可以引起审美者的思考。

 
在这种高度秩序的环境条件下,吸引我们眼球的一定是混沌

 
有趣的是,与这种听起来离经叛道的思维异曲同工,曾经有一位艺术家确实这么做了。

 
杜尚亲笔签名的小便池








 

图形熵分析理念认为:差异是美的核心,让画面变得干净、有序,从而直接塑造低熵值状态的美是比较常规方式,但在实际塑造美的过程中,随着环境的变化我们的着眼点也应当做出调整。



最近看到有一个有趣的问答,我以图形熵分析理念做出了解释。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840982/answer/850963116

无论是在艺术层面上的精神传达,还是在设计层面上的信息传达,合理应用“构成”这种形式美感塑造工具都是非常有价值的。